#会计做账的误区有哪些#
一、老板让 '做漂亮' 报表?违背 '可靠性' 原则,罚 5 万!
'小李,这个月利润太低,把下个月的收入先记上!' 王总的一句话,让会计小李犯了难。为了让报表好看,她提前确认了 50 万收入,结果被税局查出,按 '虚增收入' 罚款 5 万。
错误分录(提前确认未发货的收入):
借:应收账款 50万
贷:主营业务收入 50万
违背原则: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'可靠性'(《企业会计准则 —— 基本准则》第十二条),要求收入必须真实发生,不能虚构或提前确认。
正确做法(发货后确认收入):
借:应收账款 50万
贷:主营业务收入 50万
(附出库单、物流单、客户签收记录)
解析:报表就像企业的 '体检报告',可靠性是生命线。医生不能篡改体检数据,会计也不能为了 '好看' 编造收入,否则就是自欺欺人。
二、把融资租赁当 '经营租赁'?违背 '实质重于形式',多交 10 万税
某公司租入一台设备,租期 5 年(设备寿命 6 年),租金总额接近设备原价,却按 '经营租赁' 每月记账,没确认资产和负债。
错误分录(经营租赁处理):
借:制造费用 2万(每月租金)
贷:银行存款 2万
违背原则:'实质重于形式'(基本准则第十六条),融资租赁的实质是 '买设备分期付钱',应视为自有资产,而不是简单的租赁。
正确分录(融资租赁处理):
初始确认:借:使用权资产 100万
租赁负债——未确认融资费用 20万
贷:租赁负债——租赁付款额 120万
后续计量:支付租金:借:租赁负债——租赁付款额 2万/月
贷:银行存款 2万/月
分摊利息(假设实际利率 3.5%):借:财务费用 0.3万/月
贷:租赁负债——未确认融资费用 0.3万/月
计提折旧:借:制造费用 1.32万/月
贷: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1.32万/月
政策依据:《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 —— 租赁》规定,满足 '租期占资产寿命 75% 以上' 或 '租金接近资产原价' 的,应按融资租赁处理。
解析:融资租赁好比 '按揭买房',虽然房产证没到手,但实质是 '分期付款买资产',必须按自有资产记账,否则会少提折旧、多交所得税。
三、小额支出全计入 '管理费用'?违背 '重要性' 原则,账越记越乱
会计小张有个习惯:不管金额大小,所有支出都计入 '管理费用'。买一支 10 元的笔、一张 50 元的办公纸,都单独做分录,年底光 '管理费用' 明细就有上百项,查账时无从下手。
违背原则:'重要性'(基本准则第十七条),要求会计处理区分主次,小额、不重要的支出可以合并记录,不用逐笔明细。
正确做法(合并小额支出):
设立'办公杂费'汇总科目:
借:管理费用——办公杂费 500元
贷:库存现金 500元
(附发票汇总表,列明笔、纸、文件夹等明细)
解析:重要性就像 '抓大放小'。家里记账不会记录买一根针的支出,企业也不用为 10 元钱单独做分录,否则账太繁琐,反而影响关键信息的清晰度。
四、对可能的坏账 '视而不见'?违背 '谨慎性',突然亏损 20 万
某公司有 100 万应收账款,其中 20 万客户已濒临破产,会计却没计提坏账准备。年底客户倒闭,20 万收不回,直接导致利润骤降 20 万,股东一片哗然。
错误做法(不计提坏账):
应收账款一直挂账,不做任何处理
违背原则:'谨慎性'(基本准则第十八条),要求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前预计,不能高估资产或收益。
正确分录(计提坏账准备):
借:信用减值损失 20万
贷:坏账准备 20万
实际发生坏账时:
借:坏账准备 20万
贷:应收账款 20万
政策依据:《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——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》规定,应收账款需按 '预期信用损失' 计提坏账准备。
解析:谨慎性就像开车系安全带,平时可能用不上,但遇到风险时能减少损失。会计要提前预判坏账、存货跌价等风险,不能等出事了才手忙脚乱。
五、随意变更折旧方法?违背 '可比性',报表数据 '前后矛盾'
会计老王觉得直线折旧太麻烦,突然把公司设备的折旧方法改成 '加速折旧',导致今年利润比去年骤降 30 万,股东看不懂报表差异。
错误分录(随意变更折旧方法):
(原直线折旧每年10万,突然改成加速折旧当年提20万)
借:制造费用 20万
贷:累计折旧 20万
违背原则:'可比性'(基本准则第十五条),要求会计政策(如折旧方法)前后一致,不能随意变更,否则报表数据无法对比。
正确做法(变更需有合理理由并说明):
1. 按原方法计提折旧(保持可比性);
2. 若因设备老化加速,需经股东会批准,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影响。
解析:可比性就像用同一把尺子量身高。今年用米尺,明年用英尺,数据肯定乱套。会计方法一旦确定,就不能随便换,除非有正当理由,还要说清楚变化对报表的影响。
六、忽略 '及时性',跨年发票乱入账,所得税多交 5 万
春节后,会计小赵才发现去年有 10 万费用发票没入账,为了省事直接计入今年费用,导致去年利润虚增 10 万,多交企业所得税 2.5 万。
错误分录(跨年发票计入本年):
借:管理费用 10万(去年的费用)
贷:银行存款 10万
违背原则:'及时性'(基本准则第十九条),费用应在发生当年入账,跨年报销会导致当年利润不实。
正确做法(去年费用在汇算清缴前补记):
借: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万
贷:银行存款 10万
(附情况说明、审批单,在去年汇算清缴时扣除)
政策依据: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1 年第 34 号》规定,跨年发票在汇算清缴前(次年 5 月 31 日)可追补至发生年度扣除。
解析:及时性就像新闻报道,昨天的新闻不能今天发。费用发生了就要及时入账,跨年就像 '过期食品',即使能补救也麻烦,还可能多交税。
总结:守住会计原则,就是守住账目的 '底线'
会计原则看似抽象,实则是做账的 '红绿灯':
可靠性是 '红线',不能虚构业务;实质重于形式是 '黄灯',要透过表面看本质;谨慎性是 '刹车',提前防范风险;可比性、及时性是 '车道线',保证数据有序可比。违背原则的账,做得再 '漂亮' 也是假账。转发给同行,一起用原则守护账目真实!
#会计原则 #做账误区 #会计质量 #财税干货
你觉得哪个原则最难把握?评论区聊聊~关注我关注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大盘配资,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,国家允许配资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